現在社會上對學校的各種做法產生了明顯的意見分歧,批評教育的人,甚至在各種極端觀點之間隨意穿越――思想混亂帶來對教育的評價混亂,導致辦教育者和管教育者無所適從。
毫無疑問,增加壓力是這些學校的管理者和教師認為最有效率的促進學生學習的辦法?!坝袎毫Σ艜袆恿Α?,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一則,除了壓力,學校和教師就沒有其他更有效的辦法了嗎?為什么只專注在一條道上變花樣?二則,再有效的辦法也有其限度,難道不用考慮學生的承受力嗎?靠一味加壓,學生的成績就能無限提高?三則,也是最重要的,即便加大壓力能產出成績,難道就可以不顧學生身心發育的特點,不考慮對他們成長可能產生其他的負面效應,而任意施壓?如果第一點說明教育者無能,第二點說明教育者無知,第三點顯然是無情了??此茷榱颂岣邔W生成績,實際上是拿學生成績爭教師、學校的績效。至于發明“挑戰書”,最后讓學生付出生命代價,還以自殺發生在寒假而推卸責任的學校,就屬于徹頭徹尾的無恥了。
更發人深思的是,現在社會上對學校的各種做法產生了明顯的意見分歧,有時幾乎毫無道理可講。比如,對成績優秀者可以優先選座位,公眾有意見,可以理解,但對成績優秀和成績不佳的學生同坐,倡導互幫互學,輿論照樣批評,認為“沒有給學生選擇權”。反過來,對于“連坐”,有些家長甚至專家卻表示贊同,認為“可以培養‘團隊精神’”。如此是非不分,給人感覺是只要涉及教育,國人包括部分專家就會失去基本判斷能力。